信仰的力量——追记张港镇商贸战线休干党支部党员易家新

发布时间:2017年03月17日
来源:tmjjjc3

 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念念不忘的是没有上交的党费。易家新走了,这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党至死不渝的忠诚感动着当地的广大党员群众。

  临终不忘交党费

  2月28日,张港镇商贸战线休干党支部举行主题党日活动,令党支部书记周长富意外的是,易家新缺席了!

  易家新是该镇原油脂二厂职工,1971年10月入党,曾当过兵,1976年退伍转业,退休后,党组织关系转到了商贸休干支部。

  肯定病得不轻!——易家新的缺席让周长富感到不安。周长富说,老易自2006年党组织关系转过来后,即使2014年查出患癌症,经常住院化疗,也从未缺席过一次支部会议。

  次日,周长富带着支部成员一道赶到易家新家中。“当时老易已下不了床,声音微弱。”周长富回忆,老易将床头的党费证和150元党费交到支部成员手中,签字后才松了一口气。

  当晚7时许,易家新安然离开了人世。在周长富看来,易家新是一名值得钦佩的党员,他把马克思主义当作自己的信仰,实化到了自己的言行中。

  周长富说,该党支部每年都征订《当代老年杂志》,老易都是主动提出征订1份,一次不落。

  党员刘光标和老易同住一个小区,一直在外打工,很少参加党支部活动。2016年6月,刘光标中途回家办事,碰到老易,老易让他参加当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,刘光标却很为难:“回来两天,哪有时间啊!”活动当天,老易硬是把他带到了会场,没让他缺席。

  在妻子康彩香看来,老易的这些行为过于顽固和古板。“那天他病倒后不能参加会议,身体非常虚弱,还不停地催促我打电话请假,让我帮他把党费送过去”。

  党员身份重若生命

  易家新的离去,让易家悲痛不已。老易的儿子易兵和女儿康义丽为父亲简单地操办了后事。

  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,他们再次掉下眼泪,更为父亲那份对党忠贞不渝的精神而感动:泛黄的入党申请书、荣誉证书、党费证用塑料袋包着,叠放得整整齐齐;缝了又补的衣服,没有一件像样的物品……

  易兵说,父亲常以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为荣,党员身份对他来说比生命还重要。

  唯一留下的一本党费证上,记录着易家新2011年以来每一次交纳的党费。周长富说,每次交纳党费,老易都是最积极主动的一个。

  在战友陈于方看来,易家新这些习惯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。现年68岁的陈于方和易家新1968年3月一起入伍当兵,并分在一个连队。

  陈于方说,老易出生于农村,家庭贫寒。在部队时,他非常勤奋,踏实肯干。那时易家新是舟桥兵,在黄河上开机动舟,每天在河上训练8个小时以上,每次给机动舟维修时,要铲掉旧油漆,喷新漆,一个维修周期需要一个多星期,很多人都过敏,不能干,易家新主动接下维修任务,毫无怨言。他在部队时年年都被评为“五好战士”。

  1971年10月,入伍三年后,易家新正式入党。陈于方说,党员身份不仅是对工作成绩的肯定,而且也是一种荣誉,家人脸上都有光。

  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他不仅认真完成党员应有的‘规定动作’,而且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。”周长福说。

  2008年汶川地震,全镇组织捐款,老易不声不响捐了1000元,事后被妻子康彩香知晓。康彩香说:“他一个月退休工资只有600多元,2004年中风住院后花了不少钱。”康彩香找老易理论,老易却说,你看那些受灾群众,很多连家都没了,至少我们还有吃有住。

  去年,张港镇遇到百年一遇的洪灾,易家新家中4亩黄豆颗粒无收,镇里组织捐款时,他依然带头捐了100元,这时他已患癌症两年。

  在同事向青云眼中,易家新任劳任怨,对待工作异常热情。原天门油脂二厂是当时天门第二大的油脂厂,1997年,油脂厂在汉江上的取水船动力系统出现故障,船上工作人员束手无策,没有水,生产线难以正常运转,停产一天,损失要过万元。

  易家新接到通知,对动力系统进行检修。寒冬腊月,他在取水船的甲板上从上午8时一直忙到了晚上11时30分,原计划两天修好的故障一天就解决了。

  在油脂厂工作期间,易家新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、优秀共产党员。

  对自己苛刻对群众慷慨

  易家新的家在张港镇区汉江边上,两层楼房颇显老旧,墙面绿色油漆掉下一块一块。

  女儿康义丽说,父亲生活非常节俭,一直到去世,他睡的仍然是结婚时的一张床。

  在遗物中,有一个军绿色瓷茶缸异常显眼,茶缸底部已经缝补了厚厚一层。康义丽说,这是父亲1976年退伍时带回来的,用于喝茶和洗漱,一直不许丢,破了就自己补,用到现在。

  康彩香说,老易49岁时从电线杆上掉下来,住了两个多月医院;59岁中风后,不能负重,身体一直不好;69岁时又查出患了癌症。近两年来,每次发病,他总是说看病花了不少钱,给家里增加了负担,反复叮嘱妻子和孩子们,死后一定不能大操大办,也不要把他葬在祖坟,就到镇里的公墓,可以节约一点土地。

  对自己节俭,对群众却异常慷慨。康彩香回忆,以前,遇到乞讨的人,别人都给1角钱,他要给3角钱(当时一碗面钱),他总是说,至少能让别人吃上一碗面。

  对于邻里周边群众求助,易家新都是来者不拒。堂妹易艳娥说,他就是不会拒绝,宁可自己受苦,也要帮别人把事情做好。

  就在病倒前几天,易家新行动已非常不便,邻居罗新爱没时间,易家新不仅帮忙把蜂窝煤卸到家里,还自己贴钱。

  谈到易家新,邻居梁丹说,真是一个好人!每次家中水电有什么问题,都是他帮忙修,每次有什么事时就将孙子交给他带,我们放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