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“冷板凳”坐热——山东省济宁市纪委监委信访室主任孟昭硕

发布时间:2019年11月04日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

十月的齐鲁大地,天气日渐转凉。29日一大早,人们还在上班路上,山东省济宁市委大门旁边的值班室里,济宁市纪委监委信访室主任孟昭硕已经开始了一天的接访工作。

“您不用着急,慢慢讲,把情况说清楚、说具体一些。”孟昭硕一边同两名来访群众亲切交谈,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。

自1996年从事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以来,孟昭硕共处理群众来信4万余件,接待来访群众2.4万余人次,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1300多件,先后两次受中央纪委表彰。2017年9月,孟昭硕被评为“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”。2019年6月,他被评为山东省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”。

“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”

1962年,孟昭硕出生于山东省微山县一个农民家庭。1990年底,济宁市监察局组织招考,从部队转业至济宁袜厂工作的孟昭硕决定报考:“市监察局是查处腐败分子、维护群众利益的部门,这个单位值得去。”

刚进入市监察局工作时,专业性强的监察执法业务让孟昭硕感到难以消化:“如何才能发现公职人员贪污受贿的线索,如何才能识别出假发票,完全摸不着头脑。”

为了能尽快上手工作,孟昭硕利用业余时间,将专业书籍里的业务要点一条条剪下来,用胶水粘到一个硬皮本里,反复揣摩。在他看来,要想把工作做好,就必须先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学习:“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。”

博观约取,厚积薄发。1996年,孟昭硕进入信访室工作,5年的工作积淀让他的业务水平得到了长足提升,为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“无论多大的难题,孟主任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,只要有他在,大家心里就很踏实。”在济宁市纪委监委信访室副主任崔玲看来,孟昭硕就是信访室的主心骨。

2018年夏天,崔玲与孟昭硕一起接访高新区一位70多岁的老人。“老人想反映的问题超出了信访室的业务范围,我们向他仔细介绍了情况,但他情绪十分激动,再加上血压本身就高,一下子就瘫坐在了地上。”

回想起当时的场面,崔玲至今仍心有余悸:“我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,完全慌了神,整个人都愣住了。多亏孟主任处乱不惊,一边敦促我立刻拨打120,一边让保安打开值班室的所有门窗,保持空气流通。”

随后,孟昭硕与保安一起将老人扶到了沙发上,替他解开了上衣纽扣,并不断按摩着老人的后背,在他的安抚下,老人急促的呼吸渐渐平稳了下来。

当天中午,孟昭硕利用午休时间带着崔玲一起到医院看望老人,向老人的家属详细解释了纪委监委的信访政策,家属表示一定会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。一场危机就此化解。

“来访群众都是带着问题来的,难免会有些情绪。我会在第一时间倒上一杯热水,笑脸相迎。”孟昭硕说,真诚和倾听是做好信访工作的两个关键词,“无论他们反映的是哪方面的问题,说得有没有道理,都要耐心倾听,这时候,群众的怨气差不多就消了一半了。”

在接访室里,孟昭硕存放了创可贴、速效救心丸等常见药品,以备不时之需。

“都说信访是‘冷板凳’,我就是那个相信自己可以把冷板凳坐热的人。”孟昭硕说,“每当看到信访群众期待的眼神,我都会告诉自己,决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。”

“把信访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”

在济宁市纪委监委信访室,孟昭硕总是第一个来,最后一个走。

“很多人觉得信访工作没有那么忙,实际上,对于我们而言,加班加点已是司空见惯了,挑灯夜战到凌晨两三点也是常有的事。”孟昭硕说,一旦遇到集体访,或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就需要抓紧时间整理材料,向上汇报。

多年来,孟昭硕养成了一个习惯,接待室里只要还有信访群众,他就不会下班:“不管是不是工作时间,只要我在,就是接访时间。决不能让信访群众带着希望而来,带着失望而归。”

“他把信访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。”在同事眼里,孟昭硕不但是一个不辞辛苦的“工作狂”,更是一个乐于助人的“热心肠”。

“孟主任是个办实事的人,我给他打满分!”提起孟昭硕,山东省微山县傅村街道后邵集村村民老宋竖起了大拇指。

2018年5月的一天,天刚蒙蒙亮,老宋便从距济宁市100多公里的后邵集村出发,步行至微山县城后辗转乘车赶往市纪委监委,待到达信访室时,已经是上午10点多钟了。

“当时我热得满头大汗,心里直冒火。孟主任不光给我端茶倒水,还耐心听我反映问题,一条一条地给我解释,告诉我如果问题属实,村干部就违反了哪一条纪律……他的态度让人没法挑剔。”回想起孟昭硕对自己的热情接待,老宋连声称赞。

“孟主任一点架子都没有,认真听,认真记,把我的事当成他自己的事。”孟昭硕的亲切随和,给老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“他对我的态度就像对家人一样,让我觉得心里暖融融的。”

“每次遇到困难群众来访,孟主任都会毫不犹豫地塞给他们一两百元钱救急。”崔玲说,“有一次,梁山县一位60多岁的老大爷骑着三轮车,走了100多里路来到市纪委监委反映问题。当时天寒地冻,孟主任看他穿得少,又听他说家里很困难,就从身上掏出200块钱递给他,让老人家去买件新棉袄。”

“少了这一两百块钱,我的生活不会受到太大影响,但是对于困难群众来说,这可能是他们整整一个月的生活费。”孟昭硕说,只有学会换位思考,急群众之所急,想群众之所想,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,更好地开展信访工作。

“让信访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”

“天道酬勤,思者常新”是孟昭硕的座右铭。在他看来,面对千头万绪的信访举报工作,只有创新,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,确保群众举报的每一件问题线索都有回音、有结果。

今年3月,金乡县纪委推出了镇街纪(工)委“公开接访日”和发放监督联系卡制度,首次公开了全县13个镇街纪(工)委书记的联系方式。孟昭硕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做法背后的意义,很快调研出台实施方案,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。

这项举措落地后,基层信访举报事项的办理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。金乡县农民赵汉卫说:“以前很多事都得跑到县里、市里信访,现在我们连村子都不用出了,一个电话打过去,镇里就把问题给解决了。”

军人出身的孟昭硕作风顽强、敢打硬仗,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后,更是纪律严明、令行禁止。他的妻子马玉说:“有一次,朋友告诉我某人被市纪委调查了,我回家后随口提了一句,他立刻板起面孔说:‘这个不能谈,否则就是违反工作纪律。’从那之后,我再也没有问过他任何有关工作的事。”

“父亲是我的榜样。无论大事小事,他都不将就、不糊弄、不推诿。”提起孟昭硕,女儿孟宪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。

孟宪说,虽然父亲不能时常陪伴在自己身边,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总能让她感受到父爱的深沉:“小时候,父亲工作很忙,每天都早出晚归。有一天,我说了一句想喝酸奶,第二天早上就在冰箱里看到了好几盒不同口味的酸奶。”

获评“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”后,组织给孟昭硕发放了一万元奖金,他却把这些奖金全部作为党费上交了党组织,他说:“工作中的成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,奖金不能进我个人的腰包。”

今年6月30日,孟昭硕受邀走进山东省纪委监委机关进行宣讲。他在发言时说道:“我们要为群众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、办好一件件实事,让信访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,感受到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好作风。”

“老哥,老哥!”一天早上,孟昭硕在晨练时远远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和自己亲切地打招呼,走近后才发现他是自己曾经接访过的一位信访群众。

“我挺喜欢‘老哥’这个叫法。”孟昭硕笑着说,“对我而言,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呼,更代表了群众对我的认可。”

(本报记者 张晓明 通讯员 田希涛 满晓明)